记者调查发现新型网络售烟乱象
近日,多地消费者反映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购买的”正品香烟”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记者历时一个月暗访调查发现,一个以”厂家直供”“免税正品”为幌子的微商代理网络正在多个社交平台蔓延,其销售模式涉嫌多重违法。
一、深圳破获特大网络假烟案 涉案金额超6000万
2023年8月,深圳警方联合烟草专卖局破获一起特大网络销售假烟案。犯罪团伙通过发展多级微商代理,利用朋友圈、短视频平台推广所谓”免税中华”“特供玉溪”,实际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伪劣卷烟。
办案民警透露:”该团伙采用’一件代发’模式,上级代理只负责发展下线,实际发货由隐蔽仓库完成。每个环节都使用加密通讯工具联系,给侦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微商代理分级制度曝光:层层抽佣达200%
记者卧底多个”烟草代理”微信群发现,这些组织具有明显的传销特征:
- 入门门槛:缴纳3888元成为”三级代理”,可享受”批发价”
- 升级制度:发展10个下级代理自动升级为”二级代理”,抽佣比例提高至15%
- 利润诱惑:顶级代理宣称月入5-8万元,晒出伪造的银行流水和豪车照片
某省级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指出:”这种模式下,真正获利的是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底层代理往往积压大量存货无法出手。”
三、假冒手段日益隐蔽 消费者难辨真伪
当前微商售假呈现新特点:
包装仿真技术升级
– 使用真烟盒二次封装
– 激光防伪标可扫码验证(实际跳转伪造页面)
– 配备伪造的”海关完税证明”
物流规避监管
– 使用”茶叶”“食品”等虚假品名发货
– 采取跨省多段转运
– 部分使用同城跑腿配送
北京消费者王先生向记者展示其购买的”微商特供中华”:”包装几乎以假乱真,但抽起来明显呛喉,烟丝里还发现可疑的黄色颗粒物。”
四、多地出现新型烟草诈骗套路
2023年以来,多地公安机关通报新型涉烟诈骗案件:
- “空包”诈骗:收款后发送虚假物流单号,实际不发货
- “真伪掺卖”:首批发送正品获取信任,后续大批量发假货
- “代理费”陷阱:以加盟费、培训费名义收取资金后失联
江苏无锡警方近期打掉的犯罪团伙中,嫌疑人供述:”我们专门研究烟草爱好者社区,针对收藏高端香烟的人群定制话术。”
五、法律专家解读网络售烟多重违法性
- 行政违法:违反《烟草专卖法》关于卷烟销售许可的规定
- 刑事犯罪: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
- 税务违法:偷逃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款
- 传销风险:三级以上分销模式可能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强调:”即使销售的是真烟,通过网络跨区域销售也属于违法行为。消费者通过这些渠道购买,不仅权益无法保障,还可能因协助违法被追究责任。”
六、监管技术升级 多部门开展”净网2023”专项行动
近期,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多部门推出新举措:
- 物流大数据监测:对异常包裹实现智能识别
- 电子取证技术:破解加密通讯记录
- 区块链溯源:试点卷烟全流程追溯系统
- 跨区域协作:建立21省联防联控机制
广东某快递分拣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对标注’茶叶”礼品’的包裹会重点查验,发现疑似香烟立即上报。”
(注: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具体案件信息来自公开法律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