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云霄县部分烟酒批发市场出现以”外贸原单”“免税特供”为幌子的非法香烟批发现象。记者历时两周暗访发现,这些标榜”正品低价”的批发点,实则通过掺杂假冒伪劣产品、篡改喷码日期等手段牟取暴利,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
隐蔽仓库暗藏猫腻 真假混卖成行业”潜规则”
在云霄县莆美镇某物流园内,一家挂着”进出口贸易”招牌的仓库引起了执法部门注意。5月12日突击检查中,执法人员当场查获23个品牌共计1800余条香烟,其中近40%经鉴定为高仿制品。这些假烟外包装与正品相似度达90%以上,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
“他们采用’三七开’的销售策略。”县烟草专卖局稽查队长林志强透露,”每箱正品烟里混入30%假烟,批发价却比市场价低15%-20%,利用价差吸引小超市和婚庆用品店采购。”
篡改喷码”洗白”陈烟 过期产品重获”新生”
更令人震惊的是,执法人员在陈岱镇某批发点发现了专业的激光喷码设备。这些设备可将临近保质期的香烟生产日期修改为最新批次,原本应该销毁的滞销烟经”美容”后重新流入市场。今年3月,当地消费者王先生购买的某品牌香烟,外包装显示生产日期为2023年12月,但扫码溯源发现实际为2021年产品。
“这类篡改日期的香烟口感明显变差,且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福建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张明远表示,”正规香烟的钢印是凹凸立体效果,而改码烟的标识往往平面模糊。”
跨境”水货”充斥市场 走私渠道花样翻新
调查发现,部分批发商打着”代购免税烟”的旗号,通过”蚂蚁搬家”式走私牟利。4月8日,云霄海关在快递查验中截获一批申报为”塑料制品”的包裹,内藏南洋双喜等境外香烟167条。这些香烟没有加贴中文警示标识,焦油含量严重超标。
“走私分子现在采用’化整为零’的新手法。”海关缉私科负责人介绍,”将整条烟拆成散包,分多个包裹邮寄,收货后再重新包装。近期还发现利用冷链车夹带、改装油箱藏匿等新型走私方式。”
微信”暗语”交易 社交平台成新集散地
随着监管加强,非法批发转向线上隐蔽交易。记者在多个本地微信群发现,诸如”云霄特产”“口粮代购”等暗号实为香烟买卖。某批发商的朋友圈每日更新不同水果图片,对应不同品牌香烟:”荔枝=中华,芒果=玉溪,榴莲=外烟”。
这种”线上接单+线下自提”的模式给执法带来新挑战。县公安局网安大队负责人表示:”嫌疑人使用虚拟号码注册账号,收款账户也非本人,交易全程不见面,证据固定难度大。”
农村红白喜事成重灾区 消费者维权陷困境
在云霄县火田镇,多家婚庆用品店兼营香烟批发。店主通常以”厂家直供”“省去中间商”为由低价推销,但不出具正规发票。5月结婚的吴女士购买了60条某品牌喜烟,婚宴后多位宾客反映口感异常,送检发现竟是非法生产的假冒产品。
“农村地区消费者鉴别能力弱,且碍于面子很少追究。”县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陈丽云指出,”这些烟往往通过熟人介绍销售,发现问题时卖家早已更换联系方式。”
监管风暴持续升级 多部门联合亮剑
面对乱象,云霄县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截至发稿,共查处违法案件17起,端掉存储窝点6个,查扣涉案香烟4200余条,案值超200万元。市场监管部门特别提醒:正规烟草批发企业均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且必须通过”一户一码”系统进货。
县烟草专卖局副局长郑伟民强调:”消费者购买时应认准32位激光喷码,前16位为分拣日期和地区代码,后16位要与商户许可证编号一致。发现可疑线索可拨打12313全国烟草专卖市场监管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