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标注为”2021年全国香烟批发货到付款价目表”的文件在社交平台广泛流传。这份号称”货真价实”的价目表详细列出了数十种香烟品牌的批发价格,引发社会各界对烟草流通环节的广泛关注。
价目表内容引发行业震动
根据这份流传的价目表显示,包括中华、玉溪、黄鹤楼等知名品牌在内的香烟批发价格普遍低于市场零售价30%-50%。例如,软中华每条标价仅为450元,而市场零售价通常在650-700元之间;硬中华标价380元/条,较市场价低约40%。
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份价目表特别标注了”全国货到付款”“支持验货”等字样,并留有多个联系电话。记者尝试拨打其中一个归属地为云南的号码,对方自称是”正规烟草公司代理商”,可以提供”低于市场价的正品香烟”。
多地查获非法烟草案件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低价批发”的香烟销售模式已在全国多地引发案件。2021年3月,江苏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经营香烟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犯罪团伙正是通过网络发布”低价批发香烟”广告,采用货到付款方式销售。
同年7月,浙江某地烟草专卖局联合公安部门查处了一个利用微信群销售假冒伪劣香烟的团伙。该团伙同样以”货真价实”为宣传口号,通过伪造的”全国批发价目表”吸引客户。经查,其销售的所谓”正品香烟”均为假冒产品。
业内人士揭秘行业黑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烟草行业从业者告诉记者:”正规烟草流通渠道都有严格的价格管控和区域限制。网上流传的这些’全国批发价目表’大多存在猫腻,要么是假冒伪劣产品,要么就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走私烟。”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香烟批发必须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且不得跨区域销售。”那些号称’全国货到付款’的,基本上都是违法行为。”
消费者权益面临挑战
低价香烟看似让消费者获利,实则暗藏多重风险。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期发布的警示显示,2021年上半年接到的关于网购香烟投诉量同比增加67%,主要问题集中在:
1. 收到的香烟与宣传不符
2. 付款后不发货
3. 香烟质量存在问题无法维权
“很多消费者因为贪图便宜,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香烟,一旦出现问题很难维权。”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志江表示。
监管部门的应对措施
针对网络非法销售香烟问题,国家烟草专卖局自2021年起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净网行动”。截至2021年9月,全国共查处网络涉烟案件1.3万起,涉案金额超过15亿元。
国家烟草专卖局专卖监督管理司司长王劲松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任何未经许可通过网络销售烟草制品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我们将持续加大打击力度,维护烟草市场秩序。”
专家建议消费者提高警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提醒消费者:”购买香烟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那些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所谓’批发价’,要么是假货,要么就是违法销售。消费者不仅要承担经济损失,还可能因为购买非法烟草制品面临法律风险。”
刘教授建议,消费者如果发现类似”全国批发价目表”等信息,应及时向当地烟草专卖局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行业规范亟待加强
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指出:”网络非法烟草销售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严重影响了控烟工作的开展。我们呼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据记者了解,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烟管理办法》,其中将对网络销售烟草制品做出更严格的限制。该办法预计将于2022年正式出台。
地方执法案例警示
2021年5月,广东省东莞市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销售假烟案。犯罪团伙通过制作精美的”全国批发价目表”吸引客户,利用快递货到付款方式销售假冒名牌香烟。经查,该团伙累计销售假烟超过100万条,涉案金额达8000余万元。
同年8月,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了一个隐藏在居民区内的非法香烟仓库。执法人员现场查获各类假冒名牌香烟2000余条,涉案价值超过100万元。调查发现,该团伙正是通过微信群发布”货真价实”的批发价目表进行销售。
技术手段助力打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烟草监管部门也开始运用大数据等手段打击非法销售行为。浙江省烟草专卖局研发的”烟草网络监管系统”已成功识别并查处了数百个非法销售香烟的网店和社交账号。
“我们通过关键词抓取、交易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能够及时发现网络上的非法烟草销售行为。”浙江省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消费者教育任重道远
尽管监管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仍有不少消费者被”低价”“货真价实”等宣传所迷惑。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曾考虑过通过网络购买低价香烟,主要原因就是价格便宜和购买方便。
“这说明我们的消费者教育工作还不到位。”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董祝礼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