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监管趋严,一些不法商家打着”一手货源”“厂家直销”的旗号,在线上线下大肆招揽批发业务。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号称”货真价实”的香烟批发渠道背后,实则暗藏诸多违法乱象。
典型案例:广州破获特大假烟案
2023年5月,广州市公安局联合烟草专卖局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烟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犯罪团伙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一手厂家直销”“免税香烟批发”等广告,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吸引客户。经查,该团伙在偏远地区设立地下工厂,仿制多个知名品牌香烟,通过物流渠道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
“这些假烟不仅侵犯了知识产权,更严重的是使用劣质烟叶和有害添加剂,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广州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负责人表示。
线上渠道:社交平台成重灾区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香烟批发”,发现大量标注”厂家直供”“一手货源”的账号。这些账号通常使用美女头像,发布”免税香烟”“内部渠道”等内容吸引关注。
一位曾在此类渠道进货的便利店老板透露:”他们给的报价确实比正规渠道低15%-20%,但收到的货要么是假烟,要么是走私烟,根本不敢摆在明面上卖。”
线下市场:批发集散地鱼龙混杂
在某大型商品批发市场,记者以进货商身份暗访发现,不少摊位公开售卖各种品牌香烟。一位摊主声称:”我们直接从云南厂家拿货,保证真品,可以开发票。”但当记者要求查看烟草专卖许可证时,对方立即改口称”小额批发不需要证件”。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所谓的”一手货源”大多来自三个渠道:
1. 假冒伪劣产品
2. 走私免税烟
3. 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真烟
监管困境:新型销售模式增加查处难度
随着社交电商、短视频平台等新型销售渠道兴起,假烟销售也呈现出”线上引流、线下交易”“小额多批”“跨区域流动”等新特点,给监管部门带来巨大挑战。
国家烟草专卖局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共查处假烟案件2.3万起,但业内人士估计,实际流通的假烟数量可能是查处量的数倍。
消费者警示:低价香烟多陷阱
烟草专卖部门提醒消费者和零售商:
– 正规烟草批发必须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
– 真烟外包装有防伪标识和专卖条码
–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极可能是假烟
– 购买到可疑产品可拨打12313举报
“那些号称’厂家直销’的,99%都是骗子。”一位从业20年的烟草批发商告诉记者,”正规烟草流通必须经过专卖许可,任何绕过这个环节的所谓’一手货源’都是违法的。”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网络论坛,仍有不少人在交流”如何找到靠谱的香烟批发渠道”。对此,法律专家强调,明知是非法渠道仍进行交易,可能构成共同犯罪,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行业观察:供需矛盾催生灰色市场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分析,假烟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在于:
1. 高额利润驱使(假烟利润率可达300%)
2. 部分地区正规渠道供货不足
3. 消费者对低价香烟的需求
4. 违法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
“要根治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源头治理,完善追溯体系,同时加大处罚力度。”该专家建议。
目前,多地烟草专卖部门已开始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涉烟违法黑名单,并与物流企业合作,加强对可疑包裹的查验。2023年上半年,全国通过物流渠道查获的假烟案件同比增长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