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在国内多地无法购买到日本进口的七星(Mevius)香烟,记者实地探访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烟草专卖店发现,这款曾经在免税店和部分零售渠道流通的外烟品牌已悄然退场。这一现象引发业内对进口香烟监管政策持续收紧的讨论。
多地终端渠道下架 消费者反映”一盒难求”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持有烟草专卖许可证的便利店,店员明确表示:”去年底就停售七星了,现在连中免的烟弹都很少到货。”上海浦东机场日上免税店工作人员则透露:”进口香烟配额减少后,七星系列到货量同比下降70%。”
记者调查发现,线上渠道同样呈现断供态势。在主流电商平台搜索”七星香烟”,仅显示电子烟相关产品,而部分跨境电商虽然展示商品图片,但均标注”缺货”状态。广州白云区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证实:”目前未接到七星系列新品上市审批通知。”
政策持续收紧 进口香烟面临”精准调控”
这一现象与我国控烟政策深化密切相关。2022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关于规范电子烟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要求”严格进口烟草制品准入管理”。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卷烟总量同比减少23.7%,其中日本产香烟降幅达41.2%。
典型案例是2023年深圳海关查获的”3·15”走私案,涉案的1.2万条七星香烟因逃避关税被全部销毁。烟草行业分析师张明指出:”这类案件释放出明确信号,非正规渠道的外烟生存空间正在消失。”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必然选择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显示,进口香烟消费者中18-35岁人群占比达62%,且存在”外烟危害更小”的认知误区。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强调:”所有卷烟都含7000多种化学物质,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日本香烟焦油量并不低于国产香烟。”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修订版,新增第35条明确要求”加强对新型烟草制品监管”。北京市控烟协会会长张建枢透露:”部分城市已在试点外烟销售备案制,未来可能实施更严格的分级管理。”
替代产品涌现 市场格局生变
在传统外烟退场的同时,国产中支烟和低温加热不燃烧产品快速填补市场。湖南中烟推出的”芙蓉王(蓝闪)”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210%,云南中烟”MC”系列电子烟产品已进入28个海外市场。
烟草行业专家李强分析:”这反映出国产品牌正在抓住政策窗口期实现升级,未来三年可能是国产替代进口的关键阶段。”据行业预测,2024年进口香烟市场份额可能首次降至5%以下。
国际品牌的本土化尝试
面对市场变化,部分国际烟草企业开始调整策略。菲莫国际2023年在海南设立创新中心,重点研发符合中国标准的加热不燃烧产品;日本烟草则通过与云南中烟合作,推出”柔七星”系列国产化产品。
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产品仍需通过严格审批。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进口烟草制品送检合格率仅为78%,远低于国产烟的93%。”质量标准和监管要求的不同,成为外烟本土化的主要障碍。”质检专家王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