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追踪!烟微商代理”鱼目混珠”

近日,记者通过长达三个月的暗访调查发现,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活跃着一批以”电子烟代理”“免税香烟代购”为名的微商群体。这些卖家通过隐蔽话术逃避监管,甚至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形成了一条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产业链。

一、暗语交易:从”奶茶杯”到”小钢炮”的烟草黑话

在某高校学生微信群中,标注着”雾化能量棒”的商品链接频繁出现。记者以学生身份咨询后,卖家发来一份加密价目表:标注”奶茶杯”实为水果味电子烟、”小钢炮”指某品牌加热不燃烧卷烟、”黑武士”则是走私香烟的代称。

“现在管得严,我们都用代号。”化名”老K”的代理商向记者展示其”安全守则”:交易全程使用语音沟通、快递面单标注”电子配件”、采用分拆邮寄方式规避检查。其朋友圈每天更新十余条状态,均以emoji符号替代商品名称。

二、未成年人购买实测:无审核秒发货

记者使用未实名认证的社交账号,以”初中生”身份成功添加5个烟草微商。其中3个卖家在询问年龄环节表示”不限制”,2个卖家建议”让同学代收”。某标榜”正品保障”的卖家甚至主动推荐:”学生党推荐用薄荷味,教室抽不容易被发现。”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记者发现多则”电子烟挂绳”“空烟弹收藏盒”的伪装商品。实际咨询后,卖家通过私信发送真实商品图,包含多款已被明令禁止销售的调味电子烟。交易记录显示,这些商品月销量均在200件以上。

三、代理体系揭秘:层级分销日赚万元

通过卧底某电子烟代理培训群,记者获取内部资料显示:该体系采用”三级分销”模式。新人缴纳388元即可成为”VIP代理”,发展下级代理可获得30%-50%抽成。培训材料中专门教授”规避敏感词技巧”,包括使用谐音字、图片打码等方式。

“头部代理月流水超百万。”知情人士透露,某些团队会伪造”戒烟产品”检测报告,通过短视频平台引流。记者注意到,部分微商使用”年龄验证”小程序形同虚设,仅需点击”已满18岁”按钮即可通过验证。

四、执法困境:电子取证实效性存疑

杭州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向记者表示,2023年已查处27起网络违法售烟案件,但电子证据固定存在难度。”有些卖家收款后立即解散群聊,物流信息也经过多层转手。”某次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查获的快递面单显示,收件人竟填写着”收件人不在家”。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违者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但实际操作中,跨平台取证的协调成本较高,部分案件最终只能以行政处罚告终。

五、新型变种:短视频平台成新温床

调查发现,抖音、快手等平台出现大量”电子烟测评”账号。某拥有12万粉丝的博主在直播中演示”吐烟圈技巧”,评论区大量”求购买链接”的留言未被过滤。平台虽设有”电子烟”关键词屏蔽机制,但卖家通过”雾化器”“解压神器”等标签绕开审核。

更隐蔽的是利用外卖跑腿服务完成的同城交易。记者在某个”同城闪送”群组观察到,有用户发布”急需能量补充剂,可加价”的信息,实际交易内容为香烟制品。跑腿小哥接单时往往不知具体物品,成为事实上的运输中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