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随着全国多地公安机关开展打击非法烟草贸易专项行动,多个以”香烟批发货到付款”为幌子的非法经营团伙被捣毁。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犯罪团伙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渠道发布”免税烟”“低价正品”等广告,利用”货到付款”方式规避监管,形成了一条隐蔽的灰色产业链。
跨省特大非法经营案告破 涉案金额超2亿元
2023年11月,江苏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经营香烟案。犯罪团伙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批发,支持货到付款”的广告,利用物流公司代收货款的方式,将假冒注册商标的香烟销往全国20余个省市。警方在现场查获假冒品牌香烟1.2万条,涉案金额初步估算达2.3亿元。
“该团伙租用正规仓库作为掩护,通过频繁更换发货地点逃避检查。”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嫌疑人使用虚拟身份注册社交账号,采用”小额多批”的运输方式降低风险,每单金额控制在5000元以下。

快递柜成新型交易载体 大学生参与分销被查处
2024年1月,北京警方在校园周边快递柜中查获非法香烟200余条。调查发现,有在校大学生通过兼职群接触”香烟代发”业务,利用个人身份信息收取包裹后,再通过快递柜转交给下家。这些香烟外包装印有”免税专供”字样,实际为非法生产的假冒产品。
“学生们往往认为只是帮忙收个快递,不知道已经涉嫌违法犯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李明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未取得许可证从事烟草制品批发业务,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就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暗网交易浮出水面 比特币支付难逃法网
更隐蔽的交易出现在暗网平台。2023年8月,浙江网警侦破一起利用暗网贩卖走私香烟案件。犯罪嫌疑人在境外服务器搭建交易网站,使用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结算,通过国际物流将香烟伪报为”食品样品”入境。警方追踪资金流发现,该平台半年内交易额折合人民币达1800余万元。
“这些卖家会提供’验货视频’博取信任,实际上发的都是假冒产品。”参与案件侦办的网安民警表示,犯罪团伙利用消费者”贪便宜”心理,标价比正规渠道低30%-50%,还承诺”假一赔十”。
物流企业监管漏洞 代收货款成帮凶

2024年3月,广东某快递公司因未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被处以28万元罚款。调查显示,该公司多个网点长期为非法香烟交易提供代收货款服务,部分快递员明知寄递物品为烟草制品仍予以收寄。
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透露:”正规烟草配送有专用车辆和标识,绝不会通过普通快递发货。”目前邮政管理部门已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寄递烟草的物流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消费者维权陷困境 假烟危害健康难追责

购买这些非法香烟的消费者往往面临维权无门的困境。2023年12月,湖南长沙多名消费者反映,通过微信购买的”货到付款”香烟出现霉变、异味等问题,但卖家早已注销账号,物流公司以”只负责运输”为由拒绝赔偿。
“这些香烟多是在卫生条件极差的地下作坊生产的。”中国控烟协会专家表示,非法香烟通常使用劣质烟叶和超标添加剂,焦油含量往往是正规产品的3-5倍,对吸食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注:文中涉案人员及企业信息已做模糊化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