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近日,本报记者历时两个月暗访调查发现,福建云霄县部分香烟批发市场存在大量假冒伪劣卷烟流通现象。不法商贩通过”真盒装假烟”“高仿包装”等手段,将假冒名牌香烟混入正规销售渠道,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侵害消费者权益。
一、暗访实录:批发市场成假烟集散地

在云霄县某大型烟草批发市场,记者以进货商身份暗访发现:
-
“特殊渠道”香烟价格异常
某摊位销售的”中华(软盒)”批发价仅为380元/条,较正规渠道低40%。摊主直言:”这是‘云霄特产’,外包装和真的一模一样,条形码都能扫出来。” -
隐蔽交易模式

多家商户采用”看样不下单”模式,实际仓库设在市场外民房。记者跟随送货车辆,发现其运输过程频繁更换车牌。
-
防伪技术遭破解
查获的假冒”黄鹤楼1916”不仅复制了镭射防伪标,还仿制了官方验真二维码,扫描后竟跳转至高仿验证页面。

二、典型案例:触目惊心的造假链条
案例1:跨省假烟网络案(2023年5月破获)
- 查获数据:涉案金额1.2亿元,假冒”利群”“玉溪”等品牌卷烟87万条
- 作案手法:
- 使用二手真烟盒重新包装
- 通过物流公司”化整为零”运输
- 在超市收银台调包真烟

案例2:直播带货售假案(2024年1月查处)
- 新型套路:
- 主播声称”海关罚没品”“员工内部烟”
- 使用”云霄发货,广州显示”的虚拟定位技术
- 消费者收到的香烟与直播展示品存在色差、切口不齐等问题
三、行业暗伤:三大造假重灾区
-
包装仿制
- 查获的假烟包装印刷误差≤0.3mm
- 部分使用真烟厂淘汰的旧版模具
-
原料替代
- 用劣质烟叶混合香精
- 检测发现焦油含量超标2-3倍
-
渠道渗透
- 假冒卷烟已流入部分便利店、KTV等终端
- 出现”真烟假烟混装”的整条销售模式
四、监管困境:打假遭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鉴定周期长
新型高仿烟需送至专业实验室检测,单个样品鉴定成本超2000元。 -
法律执行难
现行《烟草专卖法》对售假商户最高罚款标准仅为违法经营额20%。 -
区域协作弱
多地出现”打掉生产点,转移至邻县”的游击现象。
五、消费者警示:识别假烟的五个细节
-
包装工艺
真烟拉线切口平整,假烟常有毛边 -
烟支排列
正规产品采用7-6-7排列,假烟多为混乱堆放 -
燃烧特征
真烟燃烧速度均匀,假烟易熄火或过快燃烧 -
滤嘴材质
真烟滤嘴使用醋酸纤维,假烟多用廉价化纤 -
扫码验证
务必通过”中国烟草”官方小程序查验,警惕跳转网页
(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