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专递!进口烟能批发吗”探骊得珠”

近日,一则”进口烟能批发吗”的咨询在多个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进口香烟批发已形成一条从境外采购、跨境运输到国内分销的完整灰色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中,不法分子通过”探骊得珠”式的运作模式,规避监管牟取暴利。

一、”代购”变批发:朋友圈里的跨国烟草生意

2023年5月,广州海关破获一起案值超2亿元的走私进口香烟案。犯罪嫌疑人李某通过在朋友圈发布”海外代购”广告,实则从事大规模香烟批发业务。据查,该团伙通过”蚂蚁搬家”方式,将日本、韩国等地的香烟化整为零走私入境。

“客户下单后,我们从境外直接发货,每条香烟能赚80-150元不等。”李某在审讯中交代。这种打着”个人自用”旗号的批发模式,已经成为进口烟灰色交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二、物流”马甲”:跨境包裹里的猫腻

2023年8月,深圳警方查处一个利用跨境电商平台走私香烟的犯罪团伙。该团伙将香烟伪报为”电子配件”“食品”等品类,通过国际快递分批入境。办案民警介绍:”他们专门研究海关抽检规律,采用多批次、小批量方式降低被查风险。”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物流公司提供”包通关”服务,承诺”如被海关扣留全额赔偿”。某物流公司客服直言:”香烟属于敏感货,我们有自己的清关渠道,每月走货量超过5000单。”

三、线上”暗市”:隐蔽的交易链条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记者以”进口烟”为关键词搜索,立即弹出多个暗示可批发的商品链接。卖家要求添加微信详谈,在私聊中明确表示:”整箱起批,日本七星280元/条,量大从优。”

2023年初,浙江警方破获的”1·17”专案中,犯罪团伙利用虚拟货币结算货款,通过暗网和即时通讯工具联系买家,涉案金额高达1.3亿元。办案人员透露:”他们建立了分级代理制度,下级代理发展够一定规模才能接触上级货源。”

四、监管困境:法律空白与执行难点

根据《烟草专卖法》及实施条例,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不得从事烟草制品批发业务。但跨境电商个人物品入境监管存在盲区,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2023年11月,海关总署通报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海关查获走私香烟案件同比上升37.6%。某海关缉私局负责人表示:”走私分子不断变换手法,有的将香烟藏匿在汽车零配件中,有的利用’水客’带货,查处难度很大。”

五、健康隐忧:未经检验的烟草产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非法流入的进口香烟缺乏质量监管。2022年上海查获的一批走私香烟中,超过30%的样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烟草专家指出:”未经检验的烟草制品可能使用不合格原料,对消费者健康构成额外威胁。”

北京市控烟协会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15.7%的吸烟者曾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进口香烟,其中62%的人表示是因为”价格更便宜”。

六、全球协作:跨国打击烟草走私

值得注意的是,烟草走私已成为国际性问题。2023年9月,中国警方与东盟国家联合开展”烈焰2023”专项行动,摧毁跨国走私团伙12个,查获走私香烟240万条。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秘书处官员表示:”烟草非法贸易导致各国税收损失,削弱控烟政策效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予以打击。”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烟草走私造成的税收损失超过4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