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通过微信渠道销售所谓”云霄香烟一手货源”的骗局在全国多地出现。据消费者反映,这些号称”免税正品”“厂家直供”的香烟,实则为假冒伪劣产品,部分甚至出现以次充好、收款不发货等情况。记者调查发现,该骗局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涉及福建、广东、浙江等多个省份。
一、案例直击:万元购烟遭遇”调包计”
2023年11月,江苏南京的个体商户张先生通过微信群添加了名为”云霄烟草总代理”的微信号。对方出示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照片显示公司注册地为福建漳州,并承诺”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批发价仅为市场价6折”。
“第一次试探性买了20条软中华,收到货发现包装粗糙但能抽,就放松了警惕。”张先生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2024年1月他再次下单价值4.8万元的货物,收到的却是用劣质烟丝填充的假冒产品,”防伪标识扫出来都是乱码,吸两口就断火”。
类似遭遇也发生在浙江杭州。餐饮店老板林女士提供的快递面单显示,发货地实为广东汕头某物流园,与宣称的”福建云霄原厂直发”严重不符。”所谓’视频验货’根本是摆拍,实际收到的每条烟都被拆封调包过。”林女士损失2.3万元后报警,但对方微信号已注销。
二、骗局解剖:四步完成”精准收割”
记者暗访发现,该骗局通常按固定套路运作:
- 伪装身份:使用”云霄烟厂”“免税烟草”等微信名,朋友圈充斥加工车间视频(实为网络盗用素材)
- 价格陷阱:标注”软中华280元/条”等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正规渠道批发价约450元)
- 伪造凭证:提供PS制作的电子版”烟草专卖证”及虚假物流单号
- 规避侦查:采用”闪照”功能发送营业执照(3秒后自动销毁),收款立即转移至多级账户
福建省烟草专卖局2023年稽查数据显示,全省查获的假烟案件中,72%通过社交平台交易,其中微信渠道占比达58%。”这些所谓’一手货源’基本来自地下作坊,部分使用工业硫磺熏制,甲醛含量超标17倍以上。”稽查支队负责人透露。
三、深度追踪:假冒产业链浮出水面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微信号背后存在专业化分工:
- 引流团队:在贴吧、短视频平台发布”云霄香烟代理”广告,使用”#免税烟”“#厂家直供”等话题标签
- 话术组:编写《客户应答手册》,包含”海关扣押货”“出口转内销”等话术模板
- 物流掩护:通过第三方云仓代发货,快递面单隐匿真实发货地
- 资金洗白:利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转换赃款
2024年2月,广东警方破获的同类案件中,犯罪团伙租用废弃养鸡场作为假烟仓库,查获的激光打码机可仿造任何品牌香烟的防伪编码。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假烟外包装采用真烟回收盒,达到”以假乱真”效果。
四、监管困境:社交平台成法外之地
尽管《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卷烟销售必须取得许可证,但微信等平台因其私密性成为监管难点:
- 账号注销成本低:单个身份证可注册5个微信,被骗后难以追溯
- 资金流向复杂:多使用”个人收款码-跑分平台-虚拟货币”三级洗钱
- 跨区域执法难:收款方、发货方、广告发布方往往分属不同省份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年投诉数据显示,网络购烟纠纷同比激增213%,但最终挽回损失的比例不足12%。”很多受害者本身知假买假,发现被骗后不敢报案。”北京律协消费者权益专委会主任指出。
五、识别指南:五招拆穿”一手货源”谎言
- 查验证件: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验证许可证编号(真证均为12位数字)
- 价格比对:低于正规批发价30%以上的必有问题
- 物流溯源:要求提供实时仓库视频,核实发货地GPS定位
- 支付测试:拒绝私人转账,坚持通过有担保的电商平台交易
- 防伪鉴别:真烟包装接缝处有激光微孔,假烟多为普通胶粘
记者注意到,部分诈骗账号开始使用AI换脸技术与买家视频通话,甚至伪造”烟草质检报告”。福建省消委会近期已联合微信平台建立”涉烟关键词库”,累计封禁违规账号1.2万个,但新账号仍在不断涌现。
(注:文中受害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