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和社交电商的蓬勃发展,免税香烟在线销售悄然兴起。然而,这一新兴市场却暗藏诸多风险,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免税商品价格优势的追求,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国家税收利益。
免税烟线上销售乱象丛生
在各大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软件中,”免税香烟代购”“免税店直邮”“机场免税烟批发”等广告信息随处可见。这些卖家通常宣称可以提供比国内零售价低30%-50%的免税香烟,并承诺”保真”“可验货”。
然而,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据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免税烟”中混杂着大量假冒伪劣产品。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的特点,将假烟包装成免税商品出售,甚至伪造免税店购物小票和海关通关单据。
典型案例:跨境假烟团伙被端
2023年5月,广州海关联合当地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跨境走私假冒名牌香烟案。该团伙通过社交平台招揽客户,声称可以提供”免税店直供”的各类高档香烟,价格仅为市场价的60%。
经查,该团伙在境外设立制假窝点,仿制多个国际知名香烟品牌包装,然后通过虚假申报方式将假烟走私入境。这些假烟不仅使用劣质烟丝,还添加了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该案查获假烟成品及半成品共计120余万支,案值超过2000万元。
办案人员透露:”这些假烟从外观上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不法分子还伪造了全套免税店购物凭证,让消费者信以为真。”
线上免税烟销售的法律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免税香烟不仅存在买到假货的风险,还可能涉嫌违法。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
- 免税商品仅限于在指定免税店内向出境人员销售,不得在国内市场流通;
- 个人私自倒卖免税商品属于违法行为;
- 通过网络平台销售香烟需要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否则构成非法经营。
北京市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表示:”我们近期查处多起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非法销售所谓’免税烟’的案件。这些所谓的免税烟大多来源不明,有些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
假烟危害不容小觑
假冒香烟对消费者的危害远不止经济损失那么简单。据专业机构检测,假烟中通常含有过量焦油、尼古丁,还可能添加工业染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中国控烟协会专家指出:”假烟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使用劣质烟叶,并添加大量助燃剂和香料。这些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更多有害化合物,对吸食者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更大伤害。”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假烟还被检测出含有违禁添加剂,如福尔马林、农药残留等,长期吸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消费者如何辨别真假免税烟
面对鱼龙混杂的线上免税烟市场,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掌握基本的辨别方法:
- 价格异常低廉需警惕:正规免税烟价格通常为国内市场价的70%-80%,如果低至50%甚至更低,极有可能是假货;
- 查看包装细节:真烟包装印刷精美,色彩均匀,封口平整;假烟常出现色差、模糊、毛边等问题;
- 扫描防伪标识:多数品牌香烟都有防伪二维码或条形码,可通过官方渠道验证;
- 观察烟丝质量:真烟烟丝均匀、有弹性,假烟烟丝粗糙、碎末多;
- 索要购买凭证:正规免税店购物都会提供详细小票,可要求卖家提供原件照片。
监管持续加码 净化市场环境
针对线上非法销售免税烟问题,相关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
- 电商平台加强关键词过滤,下架”免税烟代购”等违规商品;
- 社交平台封禁违规账号,阻断假烟销售渠道;
- 海关加大查验力度,严厉打击香烟走私;
- 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查处非法经营行为。
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公安、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坚决遏制非法烟草制品流通,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维权途径
如果不慎购买到假冒免税香烟,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 保留交易记录、聊天记录和商品实物作为证据;
- 向购买平台投诉举报,要求退款;
- 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烟草专卖局举报;
- 涉及金额较大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不要轻信网上所谓的免税烟代购。一旦发现假烟,要及时举报,共同维护市场秩序。”